导读:
早在两百多年前,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1736—1796)就曾提出要与中国发展外交和经贸关系。但是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1711—1799)却傲慢地表示:咱大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对你们的产品、思想和制度一点都不感兴趣。
然而,半个多世纪后,西方霸权主义的铁蹄横扫中国,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法制变革,以争取换回列强承诺的治外法权。此时中国存在的知识产权制度,就是“枪口下的法律”。
![曾遭乾隆蔑视的英国人,给中国送来了“枪口下的专利制度” 曾遭乾隆蔑视的英国人,给中国送来了“枪口下的专利制度”]()
一、固步自封的大清朝
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英国产生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不断革新,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
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也就是1792年9月,英国派出以马嘎尔尼为首的庞大使团访问清朝。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使团,仅成员人数就达到了七百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希望通过此举,能与东方强大的中国建立通商关系。
为了吸引中国皇帝和其它统治阶级成员的注意,同时显示英国的科学技术实力,马嘎尔尼使团乘坐的船只和携带的大批礼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特意制造的。
英国使团特意给乾隆赠送了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并把英国最新的发明技术介绍给了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乔治三世相信,在此般诚意下,这次来中国一定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曾遭乾隆蔑视的英国人,给中国送来了“枪口下的专利制度” 曾遭乾隆蔑视的英国人,给中国送来了“枪口下的专利制度”]()
然而……马嘎尔尼的出访成果让英国人大失所望。在大清朝,从皇帝到大臣,没有人对英国的科学技术和商业贸易感兴趣。
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80多岁高龄了,正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巅峰时期。当马戛尔尼把乔治三世的亲笔信交给乾隆后,乾隆这样回复道: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在他们看来,这些洋人的东西,不过是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
乾隆的回信,将“天朝上国”的傲慢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难以想象,当乔治三世看到乾隆的回信会作何感想,但是半个多世纪后英国做出的回应,也许就是当时英王心情的最佳写照。
二、卷土重来的英国人
1793年,怀揣着美好通商愿景的英国使团并没有达到来访目的,但是认清了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现状。于是在1840年,英国人卷土重来,用曾经作为友谊象征的船舰枪炮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
![曾遭乾隆蔑视的英国人,给中国送来了“枪口下的专利制度” 曾遭乾隆蔑视的英国人,给中国送来了“枪口下的专利制度”]()
伴随西方列强的经济文化侵略,知识产权制度被带进中国,清政府不得不开始采用法律形式为外国产品提供保护。在那个强权就是公理的海盗时代,西方列强就是以中国司法制度落后为借口来施加他们的“治外法权”。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1883年达成了针对专利和商标的巴黎公约,1886年达成了针对版权问题的伯尔尼公约。
在此气候下,西方列强期望自己在本国注册的商标也能在中国获得同样的保护。于是,他们不顾当时的中国既不是前述两个公约的缔约国,更未加入任何有关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事实,把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的义务强加给中国。
在“强国无外交”的年代,中国政府不得不屈服于西方列强的压力,先后与英国、美国和日本签订了商务条约。
根据中英商务条约的规定,中国政府必须为英国的商标提供保护,防止中国人对其侵权和仿制。
1903年的中美条约则规定,中国应对美国批准的专利权人的专利保护规定一个有效期限,这种保护至少不得低于中国对自己国民专利保护的水平。
实际上,无论是当时的清政府还是西方列强,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都各怀鬼胎。
西方国家要求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商业利益,但是在做制度选择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当时中国的法治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清政府配合西方国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目的在于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以换取在中国取消治外法权的承诺。
三、中国专利制度的探索起源
在中国,“专利”一词虽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国语》,如“荣公好专利”。但是,法律意义上的专利保护,直到清末才真正出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专利的人,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郑观应。1881年,他就上海机器织布局采用的机器织布技术向清朝光绪皇帝申请专利,1882年,光绪帝即批准郑观应享有为期十年的织布工艺专利。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利法规是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根据规定,凡发明新方法制造重要的新产品,或者新方法兴办重大工程而有利于国计民生者,可以获准50年的专利;一般的新产品可获准30年的专利;即使仿造西方的产品,也可以获准10年的专利。并且依据发明的大小,分封大小不等的官职。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体现了革新民族志士对于振兴中华的不懈努力,如果当时能够贯彻执行,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遗憾的是,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这一章程最后也夭折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新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阴影下风雨飘摇。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知识产权是一种制度“舶来品”,是被动移植与外力强加的结果;专利立法也不是基于自身国情的制度选择,而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压力的影响。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百年发展史,就这样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下起航了。
-END-
中细软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科技服务云平台,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批的具有国内外专利、商标、版权代理资质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机构,其定位是为全球创新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与信息服务。
六大业务板块
1)知识产权确权服务:商标注册、版权登记、专利申请、商标顾问服务
2)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商标交易、版权交易、专利交易、技术交易
3)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法律咨询
4) 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化、企业知识产权评级与托管、企业知识产权资产规划、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咨询、知识产权竞争分析、知识产权情报分析
5)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定价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投资孵化、知识产权证券化
6)政府项目辅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双软企业评估、研究开发资助、知识产权项目申报、政府政策咨询、企业知识产权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