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发达,各路网红层出不穷。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加之宣传,迅速走红的网红不在少数。那么,通过网络的扩散传播,成为一家网红店,也几乎是很多开店老板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对于在普通的糕点行业而言,鲍师傅算是网络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可谓是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的一次无缝结合。鲍师傅门店最早被知晓是在2004年,门店开在中国传媒大学旁定福庄北街上。后来主打海苔小贝、肉松小贝等,而逐渐走红。后因北京电视台一档美食栏目对其的探访节目播出后,鲍师傅品牌在北京也火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为鲍师傅排队一两小时是常有的事,排队三四个小时都有可能的情况。
当然,对于已经成名的店铺“鲍师傅”糕点的创始人鲍才胜而言,其也有苦恼和压力。
近日,从法制晚报了解到,“网红”糕点店鲍师傅处在忙于维权的状态中。鲍师傅糕点创始人鲍才胜谈到,侵权、不正当竞争的山寨鲍师傅的门店太多,其准备用法律的武器维权。目前已经将拥有“鲍师傅总部”的名义开展连锁加盟的公司,诉至北京、南京、杭州的法院,法院已经受理,最早的开庭日期是3月14日。
鲍才胜表示,目前在北京开出的鲍师傅门店只有14家,算上全国也才26家。但是光是北京地区山寨的鲍师傅就有200余家。甚至有些店铺开在自家门店对面,并且包装上还印着我们公司的店铺。
(正版鲍师傅)
(各路山寨鲍师傅)
由此看来,鲍师傅糕点店确实很火,同时侵权行为的猖狂程度也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鲍师傅商标情况:
为此,细软M也特意查询了一下“鲍师傅”商标的注册情况。通过商标局的查询得知,与鲍师傅相关的商标记录有133条。申请人中个人注册和企业注册分别都有。并且,关于“鲍师傅”最早提出申请的也并不是鲍才胜的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分别有两个个人在第1大类和第6大类申请了鲍师傅商标。
而“网红”糕点店鲍师傅的最早关于商标的注册信息是在2013年分别在第30类和35类进行了申请注册,随后陆陆续续才在其他类别上进行了商标注册。可见,网红店铺对于商标注册进行品牌保护的意识在最开始并没有这方面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商标注册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最早注册信息)
从商标查询中也可知,更多的关于“鲍师傅”商标的注册集中在2017年以后,注册类别中也是涵盖了多个类别。可以得知的是,后续的这些商标申请注册不乏是些蹭“鲍师傅”商标热度和影响力的。那么,出现了许多山寨版鲍师傅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这也确实属于“网红”糕点店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的苦恼。正如其所言那样,“侵权者违法成本低,我们维权成本高”。2017年5月,鲍师傅的第一起维权案终于有了结果,可看着判决书,对于创始人鲍才胜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整场官司持续半年,对方的赔偿完全不够请一个律师的费用。而别人申请注册一个商标,也就不到千元的费用,但是他们要提出异议或申请驳回,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去搜集证据。
对此细软M也是可以深刻体会到网红店铺老板的辛酸经历。的确,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过去,通过口口相传,经过一定年头,才有可能深入人心被大众知晓的品牌,在如今,可能经过在社交平台上的口碑传播,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广为传扬。当然,也正因为这样促使了侵权者纷纷模仿。尤其是对于还没有注册商标的,别人更可能捷足先登抢注了商标。
在此,细软M真的要说的是:
1、申请商标一定要趁早啊!并且,在品牌创立之初就要当成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进行注册和保护,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更要进行商标的多类别注册,为企业后续的长远多元化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2、对于像“网红”糕点店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的这种侵权苦恼的人来说,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已经提高了许多了。并且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无论从政府的政府的工作报告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等中,可以非常明确的一点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并且今后将要在打击侵权方面下更大的力度和功夫。这对于权利人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商标局也表示要在审查过程中要从严审查。对于认定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的商标申请,主动驳回。
3、对于权利人而言,应当实时监测商标申请情况,对于侵权严重者重点进行打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无论如何,在有自己注册商标的基础上,一定还是要做好品牌的保护,做好应有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最终的取胜法宝。